近年來,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東坪鎮黨委強化黨建引領作用,高起點謀劃,多措并舉,在集鎮周邊科學規劃安置點,集中建設安置房,配套建設水電路網等設施。持續用力解決群眾搬遷、穩定、致富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文章,促進易遷群眾安居樂業。
實施易遷安置,搬離“窮窩子”。東坪鎮轄6個村3個社區,223個村民小組,有戶籍人口11077戶34749人。由于地理位置邊遠偏僻、自然條件惡劣、地質災害頻發,為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現狀,2018年建成東坪社區水坪易地搬遷安置點,集中安置全鎮9個村(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99戶397人,同步完善配套設施和亮化工程,在搬遷安置的基礎上,采取勞務輸出、產業培育、公益崗位、掛聯分紅、社會保障等方式,抓好后續幫扶,實現搬遷對象后續發展措施全覆蓋,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堅持教育培訓,斬斷“窮根子” 。抓好適齡青少年義務教育工作,易遷群眾子女就近安置到集鎮學校就學,讓他們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抓實控輟保學及“兩后生”繼續教育工作,嚴格按照國家政策兌現相關補助;積極宣傳雨露計劃、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金等政策,保證易遷子女有學上,上得起學。加強對易遷群眾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轉移就業能力。2015年以來累計開展易遷群眾技能培訓200余人次,推動易遷群眾由普工向技工轉崗、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轉崗就業率達76.24%。
抓實轉移就業,摒棄“窮路子” 。為解決易遷群眾能致富問題,東坪鎮多措并舉抓實易遷群眾轉移就業。“點單式”送崗。通過務工小程序,摸清并實時掌握勞動力就業需求,按需找崗,精準送崗,點對點輸送。“訂單式”轉崗。開展多種勞動技能培訓,推動農戶由普工向技工轉崗、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定向式”拓崗。在安置點建立扶貧車間,讓群眾出門有崗。“連鎖式”穩崗。建立務工信息服務站,用微信群、務工小程序等精準服務穩崗,利用已穩定務工人員開展“一拖多”行動,帶動更多群眾外出就業。
改善人居環境,改變“窮樣子” 。東坪鎮緊緊圍繞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目標,持續優化集鎮環境、提升集鎮面貌、完善集鎮功能。大力整治集鎮秩序,清理占道經營、亂停亂放,規劃機動車位,整治違章建筑,規范集鎮建筑風貌打造。在集鎮上規劃建設了6600余平方米廣場和3000平方米的公園,高標準、大氣魄、嚴要求規劃建設了22米寬街道4.1公里,修建觀景臺、文化長廊。以愛國衛生專項行動為契機,將集鎮劃分為11個網格,每個網格由1名班子成員包保,將鎮直(協)管站所人員劃分到具體網格,每月10號、20號、30號集中開展愛國衛生專項行動。積極申報創建國家衛生鄉鎮,共創共建集鎮精細化管理,為易遷群眾創造了和諧宜居、干凈衛生的生活環境。
強化基層治理,趕跑“窮日子” 。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推動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遏制高額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倡導正確的愛情觀、婚嫁觀、財富積累觀,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倡導文明節儉辦喪,不大操大辦、封建迷信、低俗化娛樂化,文明祭祀,不燃放煙花爆竹等,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負擔。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為抓手,下派黨建指導員開展“雙聯雙創四幫”活動,推動干部沉下去、問題排出來,讓上情直達群眾,下情第一時間掌握,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探索實施了發動群眾參與、依靠群眾管理的治理模式,突出村民自治,指導修訂村規民約,推廣運用“村民議事會”“群眾積分評議”“光榮榜、曝光臺”等做法,深化文明社區創建,引導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建立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擘畫基層治理“同心圓”。(云南省巧家縣東坪鎮 胡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