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魏兆升,是在我和中國國畫院副院長樓錫云一起去普寧的一次活動上。當時,對他確實沒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他是搞藝術設計,開了一家裝修公司,相互加了微信,彼此就算認識了。后來,在朋友圈里,我刷到了魏兆升先生發的書法作品,不禁使我大吃一驚,原來他還有這么深厚的書法功底。頃刻間,被他精湛的筆法所吸引,于是,我對魏兆升先生也慢慢多了一些了解。
魏兆升,1966年3月出生在安徽合肥一戶書香世家,畢業于鄭州輕工業學院藝術系?,F為南山藝術館副館長、南山藝術文化研究院院長、《中華文化》雜志社藝術顧問、室內高級專家設計師、古建筑設計及修繕專家、魏工裝修設計(專家)工作室主人,廣州市裝修專家顧問。
受家庭的熏陶,魏兆升自幼喜愛書法、繪畫藝術,書法以古人為師,醉心于傳統書法藝術,遍臨歷代名帖,從中吸取精華,通古法今形成了自己的書風,尤以歐楷、啟功體見長。愛好書畫藝術,長于研修,在創作過程中善于吸取前人的經驗和藝術的精華,師古不泥,大膽創新經過反復錘煉,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啟功書體最清真,曲水流觴翰墨勻
魏兆升主張“藝術源于生活”,他擅長觀察思考、提煉、升華、從平凡生活中挖掘素材,并激發出創作靈感,作品頗受大眾的喜愛和青睞,具有較高的藝術品位和收藏價值。其書法作品造型美,字體雄渾大氣,結構法度嚴謹,行筆奔放灑脫,提按使轉運自如、剛柔并濟,展示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學書,貴在堅持!這是魏兆升常說的話。他以歐楷、啟功體這些帖學為范本,心摹手追,臨池不輟,浸淫日久,必然得其神髓。他酷愛書法,尤其喜好啟功體,在這些帖學正宗的影響之下,其書法有著深厚的傳統因襲,并參入自己對書法的領悟和技法,體現出創造精神和時代特色,故此其書能夠自成風貌。
歷代書法名人王右軍、顏真卿的行書都有遒勁豐腴,矯健秀雅的特點。孫過庭、文征明、懷素則字體變化如筆走龍蛇,極盡曲折回環跳躍之能事,是筆勢取勝。將王羲之、顏真卿等幾位開宗立派的大師技法融會貫通,取其神髓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的書法技法、境界已經登峰造極,法度高度成熟,因此,并不容易寫出自己的風格。魏兆升敏悟覺察,心摹手追之余,領會到書風不應求其索怪,應當放縱與自然而然之妙。因此,他的書法跌撲縱躍,蒼勁多姿,意境清幽而恬然,令人印象深刻。
縱觀魏兆升的書法,秀逸靈透,變幻布勢,簡遠清音、雄渾恣肆,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據他自述,他的書法以顏魯公、王右軍、孫過庭、文征明、懷素、啟功為宗。
由此,我在推測,魏兆升的書法氣息可能源于他浪漫型的精神和胸襟的閑適。一方面,他是激情式的、爆發型的、力量型的壯美與飄逸,是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無言,是一柄斫盡寒光長劍的八面豪氣。另一方面,他是隱逸的、恬淡的、內斂的,是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的雍容和淡定,是舟中飲酒、風行水上的自然和逸趣,是含而不露、厚積薄發的美學境界。正如在東山紫金庵看到的弘一法師所題的匾額一樣妙相莊嚴,那結體不蔓不枝,如亭亭凈植之蓮,人格美和藝術美渾然結成一體。
飄逸沉著晉法傳,唐風流彩勝前賢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真理是具體的。方圓、曲直、奇正、虛實等,這些審美范疇放到哪件書法作品中都有用,但只有在一個個鮮活的字勢、字組中才可以感覺到它的溫度。
一張柔和的宣紙,一片飄動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動的是松的魂靈,還有千年歷史的回聲。一幅書法展開了,靈動的文字間似乎有編鐘的余音裊裊傳來,沒法不讓人想起悠悠的歷史。漢家長衣寬袖的文人雅士們,居廟堂之高的官吏們,多少辭賦與奏折,多少檄文與頌歌,摩肩接踵一路走來,都被歷史的風塵淹沒了,倒是那個喜歡放鵝睡在東床的王羲之音容猶在,留下千古佳話。
魏兆升的書法,部分筆畫吸收了鋒穎豐厚高古之特色,這里有恢闊而高翔的自由翻飛,這里有急風驟雨不可遏制的情態氣勢,這里也有空靈飄渺的老莊道家之玄。品字如品人。仿佛見世平取筆抒思,在筆墨游戲中放浪形骸;或一縷午后的斜陽中,凝視著太湖水思接千載;又或者,在書齋望溪堂明窗凈幾之下,不緊不慢地臨帖追慕古人。他大半時間是靜慮的,喝壺茶,聽一首古琴曲,品讀一段明清札記。經常有文人造訪,切磋書藝,靜水深流,時光如香爐中的灰一寸寸萎去。他善于寫日記,硬筆書法照樣筆走龍蛇,來記錄當代書壇上一些有價值的一手資料。留些書影,文字與筆墨互相輝映成趣。結構上疏淡蕭散,筆畫簡遠天趣,章法上筋脈灑脫,虛實相間,開合自如。用筆挺勁樸拙,沉毅清俊,氣勢雄渾超逸,毓靈飛動,天然卓越。近觀有書法之精妙奪目,遠觀則有如水墨山水一樣飄渺秀奇,靈動雋永。其用筆用墨都達到很高境界,善于駕馭筆墨的揮灑來表現筆墨空間的靈動、虛實、高雅。這和書家的胸襟氣魄、清修心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魏兆升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藝術家是個性的,書法家本身對任何一個事物的理解,應該區別于任何人,你只有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不同的感受,把認識到的東西怎么去表現,你才有基礎才有依據,才有發言權”。
一顆追求完美的心,讓魏兆升始終努力提高自己,幾十年的努力讓他在書法的領域有了不小的成就,也讓觀者對他有著很高的評價。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施云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我們期待他在將來的作品中有更新的進展,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前賢巨匠無不是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揚棄傳統的。在時間的洪流沖刷中,許多傳統繼承者逐漸失去光輝,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們只是一味繼承而鮮有創新此外,我認為將魏兆升與其他名家并列,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演繹書法神奇魅力,翰墨繪就壯麗人生
魏兆升的作品,在繼承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極具開創精神。他的作品,所圍住的是筆墨肆意流淌的傳統意韻,他的書法作品就是使筆墨的痕跡在紙上赤裸裸地呈現,但當欣賞這些作品時往往會忘卻墨的斑痕……他的書法以啟功為宗,寫出了飄逸之美!
我們對書法并不陌生,從古至今出現很多書法大家,比如張芝、張旭、懷素這些書法大家,他們把書法寫出了不同的韻味,讓后人對他們推崇不已。魏兆升能在書法上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除了他勤奮刻苦之外,還和他的文學修養有著很大的關系。他飽讀詩書,他筆下的書法正是文學修養的一種外在體現。
魏兆升以他謙遜在性格,在書法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他從來不炫耀自居的書法,一直勤勤懇懇的在書法的道路上前進著。他曾說學問不論大小,要學點東西,不要作假,要在實踐中體會,到了一定階段就會有體會,受益,從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的他的態度。
在藝術的道路上魏兆升這種豁達的心態值得很多人學習,他曾說過學藝術就不要追求藝術之外的東西,別人理解,淡然,不理解,欣欣然。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思想,他的書法才達到了更高境界。
說實話,我認為魏兆升是大器晚成的典型,幾十年的勤學苦練成就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也成就了他的書法。幾十年里累積了他的文學造詣,他雖然成名較晚,但是這不是偶然,他的書法是厚積薄發的一種體現。
“業精于勤,玉汝于成”。經過他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魏兆升,已被聘為中國國畫院高級書法家、《中華文化》雜志社藝術顧問,他的書法作品也多次在全國書畫大賽中獲獎,多家媒體對他進行報道。
“書法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重要傳承,我們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采訪結束后,魏兆升對記者說。(姚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