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乾,曾用名楊發光,號守廬,夢晉齋,一笑堂,男,漢族,1962年出生,安徽宿州市埇橋區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書法師承何繼華先生。原供職于宿州市埇橋區人民法院,已退休?,F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原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楊先生的行草作品《北京賦》,其運筆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作品形神意備,濃淡配比相得益障,令人驚嘆。突顯大氣磅礴之勢,不僅蘊含了深厚的藝術底蘊,還具有鮮活的時代氣息和較高的審美價值。楊先生的這幅作品其性還在于“放”,不計一字一筆的工拙,霜兔健而氣勢達。大起大落之間,彰顯磅礴之氣。彰顯藝術表達性情,生命的狀態決定藝術的狀態。楊先生性情豪爽、做事大氣,隸、草、行、楷,獨鐘情于行草這一“動態”藝術。書以載道抒情意,筆酣墨飽潤平生。唯有縱放之性,方可恣意揮毫潑墨。楊先生孜孜追求藝術之精髓,遨游于書法藝海,博擊于墨浪,以情寓于行草間,與墨共舞縱豪情。
楊先生風風雨雨在書法這塊領域上,已經耕耘了四十多個春秋,他默默的耕耘,只為經營自己這顆癡迷書法的心,他是一位只作耕耘不問收獲的單純書法信徒,回首走過的崎嶇小路,像蘇東坡所說;“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種心境平和寵辱皆忘的心態,正是他書法慢慢走向大成的關鍵所在!
通過采訪我們了解到:楊先生的楷書根植于褚遂良,寫得靈動瀟灑,綽約婀娜,瘦硬朗健,綿里藏勁,線條充滿力量感和律動感,絲毫不具板滯僵化之態。行書取法于“二王”,從他的行書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二王“的影子,用筆上變化多端,起筆上多以方折起筆,行筆溫潤多姿,點畫安排上也是十分恰當,點畫之間的牽絲引帶雖然沒有明顯的痕跡,但是筆意不斷,前后呼應關系處理的也是精準,聯系十分緊密,在轉折之筆的處理上圓轉比較多,可見能夠在方圓之間進行靈活變換,倘若沒有一定的水平是不可能做到游刃有余地轉化的。而他的草書則取法懷素,字寫得行云流水,恣肆酣暢,縱逸多變,氣勢雄健,極富視覺沖擊力。
“古墨輕磨鋪紙箋,揮毫落紙任流轉。濃淡縱橫生雄風,波濤狂卷氣霄漢”。用“行草達人”形容書法家楊繼乾一點也不為過。古人常云,文如其人,字如其性。擅行草書者,多有疏狂之性,而楊先生的豪邁曠達從其貌便露出一二。
讓我們再一次來欣賞楊先生的這幅精美的《北京賦》吧。這篇本就是起伏韻律的好文章,字更帶平仄節奏,而楊先生整幅《北京賦》作品構圖完美,篇章更是抑揚頓挫起伏跳躍,字體點畫俊厚,氣象渾穆,骨法洞達,結構天成。我們知道: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不同人,都能在你的作品里享受不同的美。
多年來,楊先生的作品先后入展“全國首屆行書大展”、“第二屆書法蘭亭獎安美杯書法展”、首屆“中國普洱茶鄉書法藝術節”書法展、首屆“林散之獎·南京書法傳媒展”、“全國首屆冊頁書法作品展”,最高院“法治法院法官”情景書畫展二等獎,全國政法系統書法展三等獎,全國法院“中國夢法官情”書法競賽二等獎、“草原風法官情”邀請展優秀獎 、“為民務實公正清廉”(廣西)全國法院書法邀請展等主要展示,書法作品被全國最高院、廣東、廣西、內蒙古等高院或中院收藏。
作者簡介:
趙汗青:本名趙先杰,男、漢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高級記者、文史學者、博士。曾任安徽經濟報宿州記者站站長、《時代·中國之聲》雜志副總編。歌詞“我有一個夢”獲安徽省一等獎;已出版20萬字軍事歷史小說《垓下之戰》等?,F供職中國網·韻動安徽。
劉欣華:女、漢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文化學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學校長、鹽城規劃市政設計院安徽分院院長,宿州市白居易研究會專職會長。代表作有:秋風中的圓明園、愛上臨海、西塘·等那一籠煙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