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它指出了中國在新階段的發展目標,進一步向外界明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實現現代化、實現“偉大復興”所要走的道路。我們應當以人民為中心、主動擔當作為、立足實際創新走好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以人民為中心,走好中國式現代化“心”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也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使得絕大多數地區解決了溫飽問題。十八大以來,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前進,中國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都是因為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思想沒有改變。做決策、想事情都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想人民之所想,思人民之所思,黨員干部也都深入田間地頭,“說方言”“講土話”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所以中國式現代化之“心”路我們也應長期堅持,牢記百姓就是“國之大者”。
主動擔當作為,走好中國式現代化“辛”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發揚黨員干部主動擔當作為的精神,做到“越是艱險越向前”。當代“愚公”毛相林,作為鄉鎮黨員干部,他不等不靠,帶領鄉親們歷時7年修筑“天”路,這就是我黨干部的生動縮影。正因為有一個個這樣敢于擔當、主動作為的黨員干部,才使得中華民族在風云動蕩的世界變局中穩步前行。“官德正,則民風淳,國家興;官德毀,則民風降,國家衰”。黨內政治風氣影響社會風氣,黨員干部作為先鋒模范,要作風端正,敢于擔當作為,才能成為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和先行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也要不斷發揚黨員干部挺膺擔當的精神,敢啃“硬骨頭”碰“硬釘子”。
立足實際創新,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我國之所以能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發展之路,正是我們沒有食古不化,照搬照抄,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將革命根據地從城市轉向農村,這都是立足于國情實際,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取得的勝利。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理,應將因地制宜創新理念一以貫之,鞏固好脫貧攻堅來之不易的成果、發展好鄉村振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我們仍在探索,還有許多未知領域等待發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改革創新來推動事業發展,決不能刻舟求劍、守株待兔。(吉林省四平市鐵西區委組織部 牛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