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衛視播出警示教育片《“官油子”現形記》,揭露了那些不干實事,當官成癮,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官員的丑惡嘴臉。
在第一集專題片中,我們看到已經落馬的云南省供銷合作社原副主任方雄,玉溪市委原書記羅應光,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陳文山,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原黨委書記、行長楊小平,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段文泉等“官油子”悉數登場。有點“你方下臺我方登場”的熱鬧場景。
透過整部劇看本質,發現形形色色“官油子”的做派如出一轍:政治上“油頭粉面”、極不靠譜,表態滴水不漏、作秀花樣翻新,搞政治上的“化妝術、整容術”,掩飾政治投機的本來面目;做事上“油手油腳”、毫不擔當,深諳“搞定就是安定,擺平就是水平,無事就是本事”,耍嘴皮子、玩花架子,有唱功、沒做功,自己不干事只會來事、別人要干事只會壞事;做人上“油光水滑”、從不吃虧,尤善“八面玲瓏走得順、左右逢源走得遠”,鉆頭覓縫、搜腸刮肚搞關系,對上溜須拍馬、對下頤指氣使,見風使舵裝樣子、邀功諉過混日子。
網友稱“玉溪市委原書記為享‘官癮’在家開會,3個月大的嬰兒也要參會。”這明顯的官僚主義作風,當官成癮,不但在單位當,回家也要當,這樣的家族式腐朽要堅決遏制,絕不姑息。
縱觀古今歷史,人民群眾從骨子里厭棄“官油子”,“油膩、油氣、油滑”的官員都是人見人憎。干部是干出來的,事業是奮斗而成的。如果讓那些做樣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勢得利,必然挫傷擔當敢為的干部銳氣,必然損傷奮發創業的政治風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不作為的干部,堅決果斷調下去,不讓那些做樣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勢得利。如此振聾發聵之語、直陳時弊之論,令黨心大振、民心大快!那么如何讓黨員干部去“油氣”,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首先要做到精準問責實現“油水分離”。讓不出力、只出“油”的人沒位子,向不作為、懶作為的人傳導壓力,該批評的批評,該調整的調整,該拿下的拿下。在“打虎拍蠅”的同時,排查和整治群眾意見大、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干部看到只要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組織不會埋沒、個人不會吃虧,促使黨員干部競相在新時代的奮斗征程中健康茁壯成長,爭先進位。 堵住官員的水滑“通道”,讓這些專撈“油”,不干事的官員們無縫可鉆。
都說有油水的地方容易滑倒,有權利的地方容易發生腐敗,紀委監委部門要管住關鍵崗位,關鍵人物,發揮“室組地”聯動作用,對“一把手”進行貼身監督,推動一把手履職盡責。貫通協同紀檢監察監督、巡察監督,把對“一把手”的政治監督放在突出位置,通過深入一線了解情況、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等方式,查找在落實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和防范化解廉政風險、擔當盡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切實將對“一把手”的監督嚴起來、實起來,壓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激勵“一把手”親自安排、掛帥出征,定期帶領中層干部走出辦公室、丟掉衙門氣,深入群眾、深入企業,問計于民、問需于企,為群眾為基層為企業做好服務保障,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讓基層的干部看得到希望,激發斗志、釋放活力、樹立形象、贏得民心,越要牢固樹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爭先意識,真正發揮“一把手”頭雁作用,
干部干部,干字當頭,當干部就是要干活,就是要擔當盡責、有所作為,決不能坐而論道、光說不練,混日子、當懶漢,要爭做實干家、實踐者,絕不能當旁觀者、當看客,更不能做“評論家”,要堅決革除陳規陋習,徹底革除各種阻礙發展的思想積弊,堅決破除官“油子”之“油”,樹立干凈、正向、清廉的干部形象。(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紀委監委宣傳部 王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