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司空見慣的螺絲釘,一般系指由帶螺紋且一端有帽的金屬圓柱形零件。而這顆小小的零件,因雷鋒同志表示要“在偉大的革命事業中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的金子般的語言,賦予它不同凡響的內涵,并用自己的實踐而使它光彩奪目,成為一種不朽的精神永留人間。以雷鋒同志的“螺絲釘精神”為鏡子,讓我感受最深的莫過于續寫新時代學雷鋒故事,把“學”“思”“行”“果”作為一生的功課來做。
要擰緊“學與思”的螺絲釘,既享受“學”的樂趣,又收獲“思”的驚喜。“學”是“思”的基礎,“思”是“學”的升華。“學”之俞深,“思”之俞明。年輕干部要善于向雷鋒同志“擠勁”和“鉆勁”看齊,將“學與思”的功夫下在經常和日常,在甘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上打好奮進開拓的基礎。在很多情況下,“學與思”是一種準備,就好比走路一樣,“學與思”的過程就是找路的過程。只要找準路,就不怕路途遠!要向雷鋒同志學習,把突破口放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上,舍得下笨功夫和苦功夫,這將給今后的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
要擰緊“思與行”的螺絲釘,既提升“思”的素能,又強化“行”的本領。“思”是“行”的基礎,“行”是“思”的結果。雷鋒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道出了自己對“思與行”的感悟:“螺絲釘要經常保養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人的思想也是這樣,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作為年輕干部,要向雷鋒同志那樣,通過“保養和清洗”頭腦的“思”,達到“不會生銹、不出毛病”的“行”。就強化“行”的本領而言,年輕干部必須學會“兩吃”:一要“吃虧”。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和處事的一種智慧。二要“吃苦”。與其被動吃苦,不如樂于吃苦,享受雖苦尤樂的幸福。
要擰緊“行與果”的螺絲釘,既形成“行”的力量,又體現“效”的價值。“行”引申為行動和踐履。“果”講的是境界和產出。把握“行與果”的關系,重在要用業績和產出來檢驗“行”的水平。正如雷鋒同志所說:“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何為對人民有用?雷鋒同志用他22年的短暫人生向我們詮釋了做一顆螺絲釘,貴在樂業敬業精業,擰在哪里就在哪里閃閃發光。作為年輕干部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像雷鋒同志那樣,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真正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把普通的事情做得不普通,充分體現螺絲釘的品行和價值。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我們年輕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過程中,努力擰緊“學與思”“思與行”“行與果”的三顆螺絲釘,甘于平凡、不甘平庸,向下扎根、能鉆善擠,勤于打磨、奮斗進取,厚重書寫新時代趕考路上的有分量、有質量、有溫度的答卷。(王毓 河北省石家莊市晉州市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