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云南省紀委監委宣傳部、云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制的警示教育專題片《“官油子“現形記》的熱播。有關“官油子”的討論日漸升溫。黨員干部中的“官油子”,在老百姓看來,就是指的那類只有“唱功”,沒有“做功”,習慣搞形式,忽略實際內容的一類人。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梢园l現“官油子”的存在,他們嘴上功夫了得,熱衷溜須拍馬,會場上擁護上級政策、許下承諾,會場外卻尸位素餐、敷衍了事,最后搞得群眾得不到實惠,也極大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官油子”第一大特點是“下眼皮腫”,眼睛專門向上看。終日里總在揣摩領導上司的喜好,那可真是領導哪癢往哪撓,領導喜歡吃甜送他蜜,領導愛好搓麻他點炮。對上阿諛逢迎,“能吹、善拍、會跑、敢送”。而對下瞧不起、看不上、漠不關心。這類只圖虛名、不干實事,擅長唱功、卻無做功,見風使舵、邀功諉過的“油膩”干部,被群眾怒斥為“官油子”,他們大多沒有真本事,就靠油頭滑腦混跡官場。他們丟了本分、沒了正直,新的事情不會干,棘手事情不能干,困難事情不愿干,有這樣的人在,只會貽誤事業、污染風氣。
貪官人人喊打,油官無影無形。“為官善抹油、滑膩賽泯鰍、實事干不了,虛功卻一流”形象的道出了“官油子”的丑態,“官油子”多以玲瓏八面示人,常被貼上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等標簽,往往在官場長袖善舞、左右逢源,因官路可能一時恒通,成為一些人羨慕乃至模仿的對象。
“官油子”說到底還是“四風”問題在作祟,人浮于事、不嚴不實,這是黨員干部的大忌。如果任由問題蔓延發展,不及時“開方治病”,就會越陷越深,置本職工作于不顧,置群眾利益于不顧,割裂黨同各族群眾的血肉聯系,成為政治上的“糊涂人”。“油”字,表面上看是行為表象,背后隱藏的卻是見風使舵、邀功諉過的“官場哲學”,“官油子”越吃香、越走俏,政治生態就越退化;領導干部越“油滑”,黨員群眾就越寒心。對具有“官油子”表征的干部要時刻保持警惕,增強監督機制的作用,對只說不干、只盯著“官路”的干部要堅決堵住他們的“出路”。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對干部最大的激勵是正確用人導向,用好一個人能激勵一大片。不讓“官油子”得勢得利,最關鍵的是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多重用一個“老實官”,就淘汰一個“官油子”,要建立崇尚實干、鼓勵擔當的正向激勵體系,讓那些既干凈又干事的人能夠心無旁騖、脫穎而出;堅決不讓做樣子、混日子、要位子的“官油子”得勢得利,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干事的人心寒。
增強理想信念教育是根本。“官油子”的出現,首先是從理想信念滑坡開始,繼而開始懈怠散漫,享樂主義、功利思想逐步侵蝕。只有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理論素養,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才能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把嚴的要求和實的作風貫穿到日常工作的各個環節,堅持用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爭做時代發展的踐行者、推動者。
樹立正確價值觀是關鍵。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往往是“官油子”的溫床。高高在上、不知下情,走馬觀花、不察實情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必然滋生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夸夸其談、虛與應付的不良風氣,助長“官油子”習氣,導致“官油子”滋長。壓縮“官油子”生存空間,必須鏟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土壤,黨員干部應干部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政績觀,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真正從思想上、行動上強化責任擔當,做到表里如一、扎實苦干,用奮斗和汗水揮灑青春,始終把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前進的動力和目標,營造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是抓手。思想開了小差,行動就會“患病”,僅靠自我約束和“治療”還不夠,要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問責職能,強化對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監督檢查,充分運用“四種形態”抓早抓小,對“官油子”缺乏務實擔當的表現”情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最終達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盯緊“官油子”“兩面人”和“躺平式干部”,靶向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松綁,讓干部放開手腳、干事創業,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紀委監委 何孟蕓)